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又稱盧旺達內戰,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占當時相當於盧旺達總人口的1/8,世界總人口1/5000以上。

大屠殺得到了盧旺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持。除了軍隊,對大屠殺負主要責任的還有兩個胡圖族民兵組織,同時大量的胡圖族平民也參與了大屠殺。

2022年4月7日,盧旺達全國各地舉行活動紀念大屠殺28周年。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發表講話指出,一些種族滅絕肇事者依然在逃,並譴責那些為嫌疑犯提供保護以及掩蓋的行為。

被世人所淡忘的盧旺達大屠殺

剛果民主共和國與鄰國盧旺達、烏干達,這三國是剛果戰爭中的主角。

剛果民主共和國與鄰國盧旺達、烏干達

剛果戰爭爆發於剛果河南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而不是北側的剛果共和國。盧旺達則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側,布隆迪北方,烏干達南方的一個小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剛果民主共和國是比利時國王的私人殖民地,而盧旺達則是是當時德國的殖民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盧旺達就被劃給了比利時,併入了當時的比屬剛果。

盧旺達是由2個主要的種族所組成的,一是圖西族,其人數較少,但多數屬於地主、官僚或技術人員,而另一個則是胡圖族,其人數較多,但多半是傳統的牧人或農人,德國和比利時的殖民統治者都依仗圖西族打壓胡圖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胡圖族主導的盧旺達獨立運動越演越烈,開始出現激進的胡圖人屠殺圖西人,到了1959年,忍無可忍的胡圖族人發動大起義屠殺了數萬圖西族人,並導致約50萬圖西族人流亡國外,多數逃到盧旺達北方的烏干達。最終於1962年盧旺達人趕走了殖民者建立了一個由胡圖族人主導的共和國。

當時烏干達南部地區由軍閥穆塞韋尼所控制,反抗當時的烏干達政府。圖西人組成的“盧旺達愛國陣線”於是與穆塞韋尼合作,成為其軍事力量的一部分,換來穆塞韋尼支持圖西人的復國運動,並介入烏干達的內戰之中。穆塞韋尼後來成為烏干達的總統,他相對較為開明,執政後努力重振經濟與恢復秩序,也願意與西方國家交往合作,因此獲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但這樣的支持卻為未來的盧旺達大屠殺埋下種子,因為與穆塞韋尼合作的圖西人,開始要求穆塞韋尼履行諾言,協助圖西人奪回他們的家園。

當時盧旺達的胡圖人政府對此感到十分的憂慮,其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多次呼籲國際社會介入,並指控烏干達介入盧旺達內政,支持圖西族“叛軍”攻擊盧旺達。對內則利用這些攻擊事件,煽動激進民族主義,以動員胡圖族人支持,避免國內的圖西族人趁機奪權。

在1990年10月,以盧旺達愛國陣線為主的武裝組織越過邊界,與胡圖族的盧旺達政府開戰。烏干達總統則默默地在供應武器彈葯。

已經煽動起來的種族仇恨,並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平息下去,同時很多胡圖人認為圖西人返回盧旺達,只是想奪回他們以前的土地與權力,因此更為憤怒。

盧旺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竟然與布隆迪總統在搭乘客機時,被疑似盧旺達愛國陣線的武裝份子擊落,雙雙死於這場攻擊中。

哈比亞利馬納的死,引燃了導火線。大批憤怒的胡圖人於1994年4月開始,瘋狂屠殺圖西族人,終於釀成了無法輓回的人道悲劇,這場浩劫史稱盧旺達大屠殺,歷時數個月,近百萬人喪生,是20世紀最嚴重的種族清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