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可能有點慌了,歐洲真有可能“戒掉”俄羅斯的天然氣?近期普京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可能是真急了!現在的問題是歐洲到底能不能承受戒掉俄羅斯天然氣之後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稱,歐盟本以為需要七年時間才能徹底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只用了8個月,就替換了三分之二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量。這肯定會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但一旦新的能源結構形成,俄羅斯可能就被擠出了市場。”

這個描述是引用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儲殷的判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歐洲目前正在積極的代替俄氣能源,其來源有如下幾點:

  • 1、重啟煤電、核電代替一部分需求;
  • 2、對可再生能源加大投入:風電、光電以及潮汐能等,還有推廣沼氣,德國這點做得很好;
  • 3、全球尋找俄氣替代來源:美國、挪威、中東、北非和阿塞拜疆等多地來源部分代替;
  • 4、排查天然氣需求,改電,改善能耗等,盡可能減少使用天然氣;
  • 歐洲能用LNG能替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完全不能!

    2021年歐盟使用天然氣使用總量為4100億立方,北溪線的輸氣只有550億立方米,只占了歐盟使用天然氣總量的14%,通過能源節省等手段後能降低需求10%左右,差額也就4%,歐洲很容易可以從國際市場上找到這4%的替代,所以戒掉俄羅斯的天然氣指日可待。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僅不是,而且差得還遠了!歐盟使用的天然氣中,有40%~45%來自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線輸入歐洲的550億立方米,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線,還有經過白俄羅斯的“亞馬爾-歐洲”管線、經過烏克蘭的“兄弟-聯盟”管線、經過黑海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管線和“藍流”管線。

    總輸氣量高達2425億立方米,因此歐洲節省10%是完全不夠的,而且這個缺口如果要用LNG船舶運輸來補上,到底是個多大的概念呢?以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泛亞”號為例:

    總長290米、型寬46.95米、型深26.25米、設計載重82500噸,體積堪比中型航空母艦,可裝載約17.4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這些液化後的天然氣汽化後容量將達1.07億立方米。

    一艘290米長的LNG運輸船也就1億立方米,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高達2000多億立方米,即使是20%的量轉化為LNG運輸,那麼也要將近400艘LNG船舶為歐洲服務,每天必須到一艘以上,截至2022年6月底,全球共計696艘LNG船,但其中約80%船為項目船(定期船),無法在短期內從事即期市場運輸。

    也就是說能滿足歐洲臨時運輸的只有100多艘,即使全部徵用也只能滿足20%中的25%的需求,也就是只能滿足全部需求的5%,所以儲殷老師說的歐洲想用液化天然氣來代替(除了俄羅斯輸歐天然氣外大部分都只能LNG運輸)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只是運輸問題,而且歐洲要從管道天然氣全面轉向LNG的問題非常大,第一個問題就是LNG的壓縮和運輸成本居高不下,比如首先就要製造大量LNG運輸船,而且還要建設壓縮站,儲備設施等。

    另一個則是接收方的存放同樣需要建設大量的LNG儲存設備,這幾點是繞不過去的坎,俄氣的管道天然氣成本比LNG低很多,那麼問題來了歐洲目前這個動作到底是乾什麼,要自殺嗎?歐洲的目的可能有三個:

  • 一來是真準備俄羅斯斷氣;
  • 二來則是給俄羅斯一個教訓;
  • 三則是降低對傳統能源的需求;
  • 前兩個理由比較好理解,俄羅斯是全球天然氣資源強國,據英國石油公司(BP)2018年的報告顯示,俄羅斯天然氣儲量達35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探明儲量的18.1%,在世界能源強國中位居第一!2019年俄羅斯天然氣產量達到7422億立方米,占世界總產量的18%,僅次於美國(當時第一是美國哦,各位沒想到吧)。

    俄羅斯有小半個位於歐洲,與歐洲多國接壤,為歐洲提供天然氣占盡了地理優勢,管道已經鋪設,俄羅斯就等著收錢,俄羅斯2021年財政收入為2000億美元,石油天然氣出口占了1250億美元,占比62.5%!

    從這個收入比例也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國家,在二十一世紀,有資源的就是大爺,比如沙特,牛逼得不要不要的。俄羅斯也是,時不時的就用石油和天然氣敲打下他國,對歐洲如此,當然這裡也不是要撇清歐洲的責任,因為被北約綁架了的歐洲時常因為北約東擴讓俄羅斯惱怒異常,而俄羅斯除了在導彈試射以及戰略轟炸機繞歐洲大半圈以外還經常用天然氣武器,搞得歐洲火無處發泄,想與俄羅斯翻臉卻又離不開俄羅斯的天然氣。

    因此默克爾才會給歐洲忠告,“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必須要和俄羅斯搞好關係”,默克爾說得沒錯,因為俄羅斯鬧脾氣責任並不全在俄羅斯,也有歐洲,而其中的攪屎棍美國卻是關係最大的,因為美國不想看到俄歐走得太近,要不然安全了的歐洲將會不再需要北約,所以個中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而默克爾就是在俄美之間做到了平衡戰略,雖然俄歐磕磕絆絆,但默克爾執政十幾年來,俄歐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俄烏衝突以後,由於歐洲支持烏克蘭讓俄羅斯惱怒異常,時不時地用天然氣武器敲打歐洲,當然斷氣並不是俄羅斯的目的,和談才是,但歐洲不這樣認為,這種方式已經嚴重威脅了歐洲的能源安全,但歐洲並沒有考慮自身對烏克蘭的支持也同樣嚴重危害了俄羅斯的安全,簡單總結一下就是互相傷害。

    歐洲的去俄能源化努力不是沒有成效,上文已經說明瞭歐洲用綠色能源的REPower EU計劃來替代俄羅斯天然氣,這個REPower EU計劃是今年3月份提出來的,就是加快綠色能源計劃彌補缺失的能源,但這個屬於中長期計劃,無法在短期內生效。

    短期內的則是重啟煤電核電等項目,但也無法徹底滿足需求,所以才有了美國高價賣給歐洲天然氣的故事,這些儘管無法讓歐洲徹底解除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需求,但也給俄羅斯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因此普京必須在2022年寒冷的冬季前把這個事情給解決:

    而俄羅斯算盤本來打得挺好,北溪線供氣為條件與歐洲談判,結果被美國破功了,假斷氣變成了真斷氣,就像兩夫妻在吵架冷戰中,一方被勾引出軌並公開了,普京那個尷尬,歐洲那個惱火,好好的一鍋米被美國人硬生生煮成了夾生飯。

    所以普京真的有點慌了

    儘管歐洲仍然是俄羅斯天然氣的最佳客戶,不僅距離近,而且使用量還大,只是處於意識形態問題才降低俄氣分量,但隨著歐洲的天氣替代戰略實施,會逐漸形成一個常態,未來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的份額必定會持續下降,因為俄羅斯已經被歐洲判定為不可靠的能源提供者,儘管暫時還無法將俄羅斯天然氣替代掉,但降低比例是常規操作,因為必須要將不可控的因素降到最低。

    因此普京必須要輓回這個形象,目前正打算在土耳其建設天然氣樞紐,從東歐進入歐洲,也算是補救動作,但這個彎轉得太快,是不是有種要被甩下車的感覺?被戲稱為“用力過猛、動作變形”,但法國已經表示這毫無意義,不過筆者也是認為,法國只是矯情一下而已,歐洲的天然能源的旺盛需求依然是存在的,美國的LNG並不能解決歐洲的問題,必須要俄羅斯管夠且低成本的管道天然氣才能解決。

    普京目前的對策是輓回歐洲客戶,同時尋求多元化能源出口戰略,而在普京的戰略中,東方天然氣管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俄歐天然氣之爭:對中國利好

    這個俄歐天然氣事件,對於中國卻是利好消息,因為俄羅斯拿天然氣作為工具不僅對付過歐洲,也在東亞玩過平衡,當年的“泰納線”就是如此,最早規劃的是安大線,也就是南線:從東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東北的大慶,覺得只達中國不利於俄羅斯的利益,又規划了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的“安納線”。

    但最後規划了俄羅斯利益最大化的“泰納線”,從東西伯利亞泰舍特,途經貝加爾湖北部,然後沿著貝加爾—阿穆爾大鐵路和中俄邊境地區,再一直通往俄羅斯的遠東港口納霍德卡,這就是“泰納線”。

    當年中國就因為俄羅斯的搖擺不定轉而開始突破中亞石油管道,倒逼俄羅斯必須對中國的利益做出選擇!而俄羅斯和歐洲的磕磕絆絆也促成了西伯利亞力量1號線的建設,不過一直到2015年才開始修建,於2019年開始通氣。

    現在有了歐洲天然氣教訓,俄羅斯也得認識到中國這個超級穩定客戶的重要性,目前已經在加快建設輸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起於亞馬爾半島、途徑蒙古國,是大口徑管道,設計年輸氣量可達約500億立方米,接近“北溪-2”的550億立方米.

    這個俄歐天然氣之爭促成了這個大事件,也算是好事一件!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