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

這句民諺在俄羅斯稱得上家喻戶曉,曾經還被競選總統的普京用於回覆來自民眾的熱線電話。

前蘇聯曾經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難以忽視的成就,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那些耀眼的輝煌如今卻化作了存在於歷史書中的符號。

巔峰時期的蘇聯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更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領頭羊,同號稱超級大國的美國分庭抗禮,相互牽制。

1991年,世界局勢發生劇變,蘇聯正式宣佈解體,聯盟中的各個國家也紛紛獨立,尋找自身的出路。

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作為曾親歷蘇聯時代的人,對於前蘇聯有著非同一般的見解。

作為如今的俄羅斯領導人,普京是如何看待前蘇聯的?

前蘇聯的兩位傳奇領袖列寧和斯大林究竟誰的分量更重?

對此普京做出了頗為獨到的評價,堪稱入木三分。

往日時光

1917年是俄國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先後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民推翻了沙皇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建立起了全新的無產階級政權。

列寧是蘇維埃政權的締造者,是蘇聯這座摩天大樓的早期建設者,他和同時代人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蘇聯打下了堅實的地基。

他出生成長於世界局勢動蕩不安的年代,當時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歐洲各國陷入爭奪殖民地的混戰之中,在世界各地瘋狂掠奪積累原始資本。

生長於這樣社會背景下的列寧自學生時代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後,心中便產生了堅定的信念,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描述的共產主義美好藍圖,產生了強烈的嚮往。

列寧早年曾多次因為從事革命活動而遭受迫害和流放,但他卻始終堅持鬥爭,不斷總結革命經驗,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作為指導,引領俄國人民探索發展之路。

布爾什維克黨通過十月革命將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傳遞到了每個俄國人民的心中,不久後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此誕生。

但蘇維埃俄國的建立並非最終的勝利,而是真正考驗的開始,無數棘手的問題擺在列寧和人民面前,亟待解決。

此前一切有關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學說都只是理論,新生的蘇俄就像是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切建設都要靠自己去實踐摸索。

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面對著這個全新而陌生的政權也都採取了敵視的態度,對蘇俄進行政治和經濟上的封鎖,因此蘇俄所處的國際環境也並不友好。

如此複雜的情況之下,列寧提出當務之急是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堅定不移地推行無產階級專政。

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計劃並推出了相應的舉措,以此來保證新生政權的高速運轉。

在政治上重視政黨建設和思想建設,要求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都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廣泛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肅清資產階級落後思想,提高黨員的覺悟和素養。

在經濟上,先後根據不同的時期特點,推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在這個過程中,蘇俄經濟逐步得到了複蘇。

1922年起,列寧的健康狀況極速惡化,臨終前他在遺囑中對蘇共的六位高級領導人進行了評價,其中便包括了斯大林。

列寧對於斯大林的看法十分複雜,他承認斯大林的能力,但又擔心以他粗暴的性格能否謹慎使用手中巨大的權力,因此他並不十分認可讓斯大林接手總書記這個位置。

但列寧去世後,斯大林還是成為了蘇俄的掌舵人,並聯合周邊諸國將這艘原本獨自漂泊在海上的航船打造成了一艘巨大的戰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先後實施了多個“五年計劃”,成功實現了蘇聯從農業國到工業過的轉變,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二戰中,蘇聯軍隊同入侵的德軍展開激勵搏鬥,損失慘重,斯大林下令進行反擊,併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發表講話鼓舞軍心,最終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獲得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斯大林在蘇聯國內的地位也日益牢固,在人民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其他各方面的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逐漸形成了著名的“斯大林模式”。

普京評價

列寧和斯大林是蘇俄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兩位領導人,他們的功過得失直到今天還仍舊在不斷被人們提起。

從許多方面來看,列寧和斯大林都可謂是截然不同的,世人也大多對這二人抱有不同的態度和評價。

對於這兩個生活於不同時期、不同社會背景之下的蘇聯領導人,我們很難用簡單粗暴的標準評價他們究竟誰的分量更重。

作為俄羅斯現任領導人的普京,曾經對這二人發表過評價,堪稱入木三分。

普京是蘇聯時代的親歷者,他的祖父曾擔任過列寧和斯大林的廚師,他本人也曾是一名蘇聯共產黨員,至今還保留著黨員證。

不難看出普京有著強烈的蘇聯情節,對於列寧和斯大林這兩位在蘇聯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的領導人,他也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

歷史書中的列寧是一位堅定的社會主義戰士,創建了蘇維埃政權,帶領人民摸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揭示了一系列資本主義的弊病,是一位如同明燈火炬般的人物。

普京對於蘇共歷史發表過許多評述,但大多是集中於斯大林時期,鮮少涉及列寧時期,難得的兩次針對列寧和十月革命的公開發聲,竟然都是對其進行抨擊。

俄羅斯科學教育委員會曾於列寧逝世92周年紀念日當天召開會議,普京在會議上針對科學研究所所長提出的效仿列寧以推動科學界發展的觀點,給出一番意味深長的回覆。

在他看來控制思想要獲得成功的前提是,這種思想所帶來的結果必須要是正確的,但這是無法預料也無法控制的事情。

普京以列寧為反面例子表達了自己對於控制思想這一觀點的反對,他認為列寧的自治化思想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就像是埋藏在大廈之下隨時會引爆的原子彈一般。

當天的這番講話不出意外地在俄羅斯國內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尤其是激怒了左翼政黨,引起了他們對普京的強烈譴責。

就在幾天后,普京再次詳細論述了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堅定看法,他不否認列寧曾經對蘇維埃政權所做出巨大貢獻,但他在成立蘇聯一事上提出的觀點成為了極不穩定的因素。

列寧主張加入蘇聯的國家,都應擁有包括自由退出權利在內的廣泛的自治權,這一主張在普京眼中是引爆蘇聯解體這顆炸彈的導火索。

在普京看來,蘇聯解體正是因為其中的各個國家,都擁有隨時退出聯盟的權利和當時各式各樣無效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對於備受俄羅斯人民推崇的十月革命和列寧普京都抱持著否定態度,對於曾經負面評價頗多的斯大林,普京的情感就更加複雜了。

後世對於斯大林的評價歷來充滿分歧,有人對他的功績給予高度贊揚,將他視作帶領蘇聯人民戰勝法西斯的英雄,也有人強烈抨擊他的專制,將他妖魔化成一個專制的暴君。

普京出生於1952年,從小成長於飄揚的蘇聯紅旗之下,雖然斯大林在他出生後一年便因病去世,但他留下的影響卻一路伴隨著普京的成長。

對於這位爭議不斷的前蘇聯領導人,普京歷來主張一分為二地對其進行評價。

21世紀初普京第一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時,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斯大林,他直白地表示:“斯大林是一位毋庸置疑的獨裁者,但同樣的,蘇聯是在他的領導之下取得了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我們不能忽視掉這個事實。”

衛國戰爭是蘇聯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場戰爭,普京的父親是曾經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兵,因此他對與衛國戰爭有著更為強烈的情感。

正如普京所言,斯大林率領蘇聯人民在凶悍的德軍面前成功守衛家園,獲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一功績,是無法被遺忘也不該被遺忘的。

功績不該被忽視,過失也同樣不會被掩蓋,斯大林時期曾經發生過諸多的鎮壓事件,許多人都受到了驅逐甚至是被清洗,普京也沒有刻意忽視這些真實存在的歷史,並直言不諱地將其稱之為罪行。

蘇聯餘暉

蘇聯解體至今已經過去了30年的時間,俄羅斯公民對於蘇聯的態度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但其心中對於蘇聯的懷舊情緒或許始終沒有消散過。

根據相關機構在俄羅斯國內進行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顯示,蘇聯解體一年後,俄羅斯公民對於蘇聯的懷舊指數高達66%,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攀升到73%,2012年降至49%,近些年來又呈現出了上升的態勢。

不難發現,俄羅斯民眾對於前蘇聯懷舊情緒的濃厚程度,會直接受到俄羅斯國內外局勢的影響,當民眾認為社會發展態勢並不樂觀時,便會不由自主的懷念起曾經強大的蘇聯。

雖然蘇聯早已經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解體,但其靈魂和精神似乎從未真正消亡,俄羅斯的憲法中至今還保留著“俄羅斯聯邦是蘇聯在其領土上的繼承國”,“承認本民族的共同歷史”等規定。

大多數俄羅斯民眾也都為這份充滿輝煌的歷史而感到自豪,認可民族歷史與國家發展之間存在著必然的正向聯繫。

對於曾經蘇聯領導人的評價,能夠更加具體地展現出俄羅斯民眾,歷史觀和價值觀等社會心理充滿波折的變化曲線。

蘇聯解體前後的一段時間內,民眾對於曾經的蘇俄領袖列寧的評價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跌,尤其是在剛剛解體後的一段時間內,曾經備受人們尊敬和愛戴的列寧的口碑幾乎在一夜間被翻轉。

而原本就因為“斯大林模式”等問題備受爭議的斯大林更是再次陷入輿論低谷,耳聞之聲幾乎都是負面評價。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在於蘇聯解體對俄羅斯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俄羅斯國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泛濫,人們不知道問題具體出在哪裡,但卻急於想找到應當為問題負責任的人。

因而列寧和斯大林等前蘇聯時期的領導人成為了人們批判的對象,他們的生平和事跡都被拿出來進行批判,評價持續走低。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隨著俄羅斯整體情況逐漸好轉,再加之領導人的正向引導,人們開始重新正視歷史,對前蘇聯和前任領導人都有了更加客觀的評價。

列寧的雕像前再次出現瞻仰的民眾,斯大林也被人們稱作“有效的國家管理人”。

客觀看歷史

一直以來,普京都主張以“一分為二”的態度來對前蘇聯進行評價,無論是他在競選時回答民眾問題的答案還是發表於媒體上的文章,都印證了這一點。

1999年12月,距前蘇聯解體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年時間,又恰逢新舊世紀交替,人類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取得諸多進展,俄羅斯人民站在發展的岔路口深感迷茫。

在俄羅斯國內,主張“恢複蘇維埃政權”的左派,和為了蘇聯解體而拍手稱快的右派之間的爭吵更是從未真正停止過。

在那個特殊的時刻,身為俄羅斯政府總理的普京接連發表了兩篇文章,對前蘇聯進行回顧和評價,同時分析了俄羅斯當下的情況,引發了強烈的關註。

在《21世紀的頭十年》一文中,普京寫道:“過去百年來的‘共產主義嘗試’已經失敗。”

言辭之間流露出的對於前蘇聯的態度,似乎與當時盛行的全盤否定前蘇聯歷史的思潮不謀而合。

但在半個月後,他又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他又寫下了這樣一番話: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世紀里,俄羅斯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在為共產主義原理而奮鬥的標誌下生活的。

看不到這一點,甚至否定這一時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錯誤的。

從他帶有堅決意味的用詞中,不難感受出他對於前蘇聯所創造的無數成就,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像普京這般掌握著一國命運的傑出領導人,他們往往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加全面地對歷史進行解讀,並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

蘇聯解體已經成為一個既定的事實,前蘇聯的一切輝煌與爭議也都成為了厚重史書中的一頁,時間不會因此而停滯,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也仍要繼續向前。

發生在上世紀的蘇聯解體一事,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而親歷此事的俄羅斯人民,更是因此對蘇聯歷史和有關的歷史人物產生了新的思考和評價。

此前的俄羅斯民眾乃至俄羅斯政府,都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時期持全盤否定的態度,對於列寧和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的評價也較為負面,國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盛行。

在普京上臺執政後,他針對蘇共歷史和歷史人物所做出的一系列評價也影響了民眾的看法,人們開始嘗試轉變態度,以客觀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來看待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對於列寧和斯大林等人的正面評價也逐漸回升。

無論是平凡的普通人還是大有作為的時代偉人,都並非全知全能的上帝,必然會受到時代局限性的影響。

在瞭解和認識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時,我們應當秉持著客觀公正的態度,不應以一時一事上的表現得失對其妄下定論。

蘇聯解體對於20世紀的地緣政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災難,這樣一個大國的消亡無疑是一個悲劇,不僅深刻改變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並且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中國有句古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對歷史進行評價要秉持全面客觀的原則,不應在其中摻雜過多的個人情感和喜好。

理智公正地看待並分析前蘇聯的發展歷程,對於俄羅斯乃至全世界而言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能夠給日後的發展帶來啟示。

參考文獻:

《普京對蘇聯的三次不同評價》 2007年3月1號 《廉政瞭望》

《普京對蘇聯歷史及蘇聯解體的評價》 2006年11月4日 《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