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0月美國勞工部公佈新增非農就業26.1萬人,維持了20萬人以上的超高增長,失業率雖然小幅抬升至3.7%,仍維持在歷史低位,從這兩個數字來看美國勞動力市場非常強勁。但是經濟其他部分卻是另一幅圖景,例如三季度GDP明升實降,製造業和服務業PMI觸頂下行已有一年。是勞動力市場數據出了問題還是其他數據有異常?或者只是經濟轉冷對勞動力市場的傳導存在滯後?從更全面的勞動力市場指標來看,新增非農就業、失業率等傳統觀察指標已失真,美國勞動力市場需求弱化實際已持續兩個季度。這種數據異常的根源在於非勞動力人口規模持續超過疫情前,導致美國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瓶頸至今並未徹底消除。更麻煩的問題是,這種非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已持續十數年,背後受到美國嬰兒潮一代老齡化導致的退休人口快速增長,藥物濫用等引發的殘疾人口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疫情前勞動力參與率的提升反而是周期性因素帶來的逆勢反彈。利用CPS統計數據估算,當前美國勞動力參與率至多提升0.5個百分點,而由於“長期新冠”的存在這0.5個百分點的恢復難度可能也偏大。因此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瓶頸可能難以化解,這有兩層引申含義,一是高新增就業、低失業率的強勢組合可能會持續,並且其持續期可能超過一般意義上的經濟過熱期;二是持續需求的大幅弱化可能導致強勢組合的突然消失,同時也意味著新增就業、失業率的快速大幅惡化,並可能對經濟形成明顯衝擊。對於美聯儲,這意味著短期有維持鷹派的底氣,但是本輪加息周期的終點高度和時長則可能需要下調。

  風險提示:美聯儲加息終點過高、時長過長,疫情惡化超預期,地緣政治衝突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