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股“咕嚕咕嚕”吐著泡泡的泥泉,看似人畜無害,實則一直在追著鐵路跑,如今它已經摧毀了一段鐵路,並且逼得鐵路公司和高速公路被迫改道。

它就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間歇泥泉,早在1953年人們就發現了它。但是在60多年的時間里,它一直安靜地吐著泡泡,與附近的鐵路和111號公路和平共處。

會“跑”的泥泉

然而,在2016年的地震之後,這個泥泉卻開始不安分起來,朝著不遠處的鐵路移動,在短短兩年時間里,就移動了55米。甚至有一次,人們發現僅僅過去了一天時間,它就移動了足足18米遠。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唯一一個會移動的間歇泥泉。

泥泉擴張的三個階段

眼看著這股泉水在地表留下了一大塊移動痕跡,馬上就要和鐵路來個親密接觸,鐵路公司頓時慌了,開始試圖阻止它。人們先向著泥泉裡面扔石頭試圖填滿它地下的空間,但是這個泉水卻像是個無底洞一樣,一邊悠閑地“吃”石頭,一邊歡快地吐泡泡,怎麼也填不滿。工人開來挖掘機,往裡面查看深度,想看看填石頭的工程進度如何了,結果卻深不見底。

他們又在泉水的移動路線上打下一排5層樓高的石墩牆,試圖讓泥泉明白,“此路不通,請原路返回”。但是無孔不入的泉水卻直接滲透了牆體,固執地繼續奔赴鐵路。最終它在2019年的10月,洞穿了鐵路下方的地面。而鐵路公司卻對此束手無策,只好在旁邊改道,任由泥泉繼續擴張,如今這個“淘氣”的泥泉已經移動到了鐵路和公路中間。

有了前車之鑒,這次維護高速公路直接未雨綢繆,在泥泉到來以前就完成了改道,只不過這麼一條筆直的鄉間公路忽然來了個大拐彎,著實是顯得有些突兀。

目前,地質專家們還沒有找到泥泉形成和移動的確切原因,只是猜測它的移動很可能與2016年的地震有關。人們唯一慶幸的是,除了會冒泡和移動以外,這個泥泉並沒有表現出其他劇烈運動和危害。畢竟無論是泥泉還是間歇泉,一般都處在火山活躍帶上,它們所能爆發出來的威力都是相當恐怖的。

比如印尼的魯西火山,在2006年的時候突然毫無徵兆地噴出泥漿。泥漿從地面裂口滾滾涌出,淹沒了12座村莊、30家工廠、數十間商店和附近一條繁忙的高速公路,當時就造成了12人死亡。而後續的影響更大,泥漿在詩都阿佐(Sidoarjo)地區形成了一片面積超過700公頃的泥漿湖,導致當地人連種地都沒辦法種,4萬人無奈地逃離家園。

間歇泉

儘管美國加州這個會移動的間歇泥泉十分罕見,但是普通的間歇泉在全世界乃至在美國,都不算是特別稀有的一種地質現象。所以,我們或許可以從間歇泉的成因來推測“移動泥泉”的形成原因。

間歇泉從分佈地區來看,主要位於大陸板塊的邊緣和高原山地上,常常與火山相伴相生。比如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有號稱“世界最大超級火山”的黃石火山,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間歇泉地區,有數千個溫泉,大約300到500個間歇泉。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老實泉”,它因為每一個小時都會準時噴發一次而得名。老實泉在噴發前,地表泉眼處的泉水會快速膨脹,形成一個大大的青色鼓包;隨後發出“砰”的一聲爆炸,泉水便被沖向10幾米高的天空;在隨後的幾十秒到幾分鐘里,大量白色的氣體會和熱水一起不斷噴涌而出,宛如一個天然的噴泉。

除了水蒸氣,一些間歇泉還會源源不斷地逸出甲烷和硫化氫氣體,所以可千萬不要把間歇泉當作是溫泉哦,如果貿然靠近是很可能中毒的。

間歇泉的成因對於地質條件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首先,間歇泉屬於一種地下水,而地下水的形成又必須要有斷裂帶;其次,地下岩層內蘊含著裂縫、縫隙和氣孔空間組成的狹長通道以及一個可以儲水的地下水庫,這是間歇泉可以噴涌到地表的通道和必要地質條件;最後就是需要在火山地區,有著較為充足的地下熱能。

間歇泉的岩層示意圖

滿足了這些條件,間歇泉就可以噴發了。那麼,它到底是怎麼噴發的呢?來看看下麵這張簡單的示意圖你就會明白了。泉水從左邊的地下通道而來,這個水源可以是地下暗河,也可以是地表河湖,然後泉水從高到低源源不斷地註入右側的小型水庫中。由於這個水庫出水量遠遠小於進水量,就會讓泉水從中間的出水口溢出。

原本這隻是一個很普通的泉水,但是由於地下存在熱源,當地下水被加熱時,內部的硫化氫、甲烷,以及蒸發出來的水蒸氣都會源源不斷地向上升。可以由於與地表接觸的水溫很低,它就像一個沒有出氣孔的高壓鍋鍋蓋一樣,嚴嚴實實地封住了內部的氣體。最終,這股氣體和熱水就會一起噴涌出來了。

“移動泥泉”的成因

其實,知道了間歇泉的成因以後,我們就能大致猜測一下美國加州“移動泥泉”的成因了。

首先,加利福尼亞州位於聖安德魯斯斷層,這裡地質運動活躍,火山活動也不少。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出口有著較為廣泛的海底火山,那裡有著0.7米到1米高的珊瑚礁,以及生活在火山口350℃溫度下的螃蟹、管蠕蟲和嗜熱菌。這就給間歇泉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而根據資料來看,加州泥泉在2016年以前還只是一個不斷冒出泥漿水泡,而無法噴發和移動的間歇泉。之所以不能像其他間歇泉一樣噴發,科學家們猜測有兩種比較大的可能性。

首先,泉水想要達到噴髮狀態,地下的火山岩距離地表水的距離不能超過2000米,這樣才有可能將這些泉水加熱到沸騰,並且還有足夠的熱量保證它們“亦非衝天”。而如果沒有足夠的熱量,泉水就只會沸騰,甚至像溫泉一樣,只有30-50℃左右的溫度。

第二個可能的原因是“移動泥泉”的地下蓄水空間很大,像一個地下湖泊一樣根本裝不滿,而且距離地面很近,而且地下的通道很多,導致內部的熱量和空氣容易分散流失,無法聚集起來形成“噴泉”。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得到驗證,因為科學家們在地質監測中發現,如果間歇泉的發生部位位於淺層地表,往往就會伴隨岩漿噴出。因為這裡的地表一般缺少完整的二氧化硅(製作玻璃的主要材料)岩層,泉水就容易和泥土混合形成泥漿。

那麼,泥泉為什麼在2016年以後就開始移動了呢?地質學家認為加利福尼亞州比火山更加頻繁的地震活動是主要原因。

因為在2016年泥泉開始移動之前,美國加州南部就在9月26日凌晨接連發生了142次輕微地震,頻繁的小地震讓很多地質專家都猜測,不久後這裡還將會有7級以上的大地震發生。果然,同年12月08日晚上,附近海域確實發生6.7級的大地震。

這些地震很可能改變了泥泉附近岩層的地勢和斷裂帶的結構,讓原本就有些中空的地下湖泊產生了一定的傾斜。就好像有人用手抬起水盆的一端一樣,這樣一來,地下的泥泉自然也就開始慢慢移動了。

儘管移動泥泉沒有給當地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頻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動,還是很有可能繼續改變這裡的岩層結構的。但是就我們目前的研究來看,科學家還無法準確判斷出地質活動帶來的變化,這無疑會繼續威脅著人類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