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孩子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呢?

是一齣生就贏在起跑線,還是可以任意躺平擺爛?

然而,世界首富養育孩子的方式,絕對顛覆你我的想象。

當他們放下事業,回歸到父母這一角色,他們和孩子的相處之道,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全球幾位富豪獨特的教育方式。

比爾蓋茲:再富不能富孩子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和前妻梅琳達有3個孩子,大女兒珍妮弗畢業於斯坦福,是美國馬術隊的一名騎手。

兒子羅里目前在杜克大學商學院攻讀MBA;小女兒在讀書的同時,也在全球頂尖的茱莉亞學院學習芭蕾。

比爾蓋茨曾說,人生最偉大的投資就是自己的3個孩子,其次才是事業。

圖源 Medium


雖然自己是有名的科技大佬,但他的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被嚴格管控使用電子產品,甚至在14歲前禁止使用手機,18歲前禁止使用平板電腦。

他還嚴格限制子女在奢侈品上的花費,因此外界很少看到珍妮弗穿大品牌衣服,平時喜歡拎一個簡單的龍驤包就出街。

圖源 Jennifer Gates IG

她的IG上沒有“歲月靜好”的炫富生活,只有和朋友的生活日常。

為了以身作則,比爾·蓋茨無論工作再怎麼忙,都會抽出時間陪孩子讀書,如今每個孩子都繼承了這個好習慣。

2022年的《富比士》估計,比爾·蓋茨的身家達到了1290億美元,但他受好友巴菲特的啟發,決定把890億美元的大部分財產捐給慈善,每個孩子每人留1千萬美元。

他對此表示,為子女留下大量財富對他們沒有好處,不能讓孩子從小就覺得父母給的都是理所當然,自己習慣安逸卻不知進取。

父母能做的,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自由嘗試任何事物,而不是直接砸錢在他們身上。

也因為自己的言傳身教,當他決定放棄為孩子們設立大型信托基金時,孩子們並沒有異議,甚至“為此感到自豪”。

貝佐斯:玩刀斷指,比什麼都不會來的好

電商巨頭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與前妻離婚後,共享3個孩子的撫養權。

他們曾在採訪中提到,二人都秉持著創意式的教育風格,會讓孩子學習中文、新加坡式數學

另外,還會讓子女儘量多地和鄰居孩子一起運動與游戲,希望他們能夠多思考,利用非正統的方式解決問題。

圖源 Reddit

最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在孩子4歲的時候,夫妻倆同意讓他們開始使用鋒利的刀具,以及工程用的組裝工具。

兩人的育兒觀點是,孩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弄傷了自己,這也是一種學習。

“我寧可孩子只有9根手指頭,也要是個會做事、懂得隨機應變的孩子。”貝佐斯說道。

雖然共享撫養權,但也不難發現,在其它事情上他們對於“創意式教育”有不同的詮釋。

瑪肯西·史考特希望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有邏輯觀點的能力,而貝佐斯卻是對孩子寵愛有加。

圖源 Getty Images

養女生性節儉,為培養她的“正確消費觀”,貝佐斯規定她每周必須花光全部零用錢,甚至還幫她買了一座島嶼,讓女兒未來成人後可以到那兒度假。

貝佐斯的生父曾經酗酒拋家棄子,繼父對他疼愛有加,創業初期更是傾囊相助。也許是受繼父的影響,貝佐斯才會對收養的女兒同樣視如己出。


馬斯克:教育,該像電玩游戲一樣刺激

如果要數世上最忙碌的男人,埃隆·馬斯克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個。

如今他已經是9名孩子的爸爸,還掌管著特斯拉、SpaceX、SolarCity等多家公司,多次登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向來特立獨行的他,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同樣充滿了另類想法。

和其他科技大佬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不同,馬斯克認為,孩子最主要是從YouTube及Reddit中學習,網絡平臺提供的種類繁多的學習內容,或多或少都能讓孩子受益。

圖源 Getty Images

針對教育,馬斯克相信教育應該“盡可能地有趣和刺激”,不應該是沉悶的。

他甚至認為,如果孩子可以沉迷電子游戲到無可自拔,那麼一定也有方法令他們愛上學習。

2014年,他創辦了一所名為Ad Astra的創新學校,就在SpaceX的一間會議室裡面。

這所規模較小的學校,沒有年級制,沒有固定課本和考試,語言課被剔除在外(據說是馬斯克認為會有更多的即時翻譯軟件出現),課程重點放在AI、程序語言和應用科學

這所學校就是馬斯克“教育配合孩子”理念的實踐,因為比起學科成績,找到一項真正讓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才是驅使他們要去做某件事的最大動力。

巴菲特:不想留太多錢給小孩

跟好友比爾·蓋茨一樣,華倫·巴菲特擁有花不完的資產,據估計,這位“股神”目前坐擁超過1千億美元財產。

而他的育兒心得,也是不會將大量財富留給子女。

他已經承諾,將會捐出100%的個人財富。但這不代表巴菲特目前60多歲的孩子們,不會從父親那裡拿到任何東西,3名子女每人都將獲得價值21億美元的公司股份。

圖源 WireImage

在20世紀80年代,他曾說過一句名言,

“在觀察大量超級富有家庭後,我的建議是,留給子女最佳的財富數量是,足夠讓他們什麼都能做,但又不足以讓他們什麼也不做。

巴菲特解釋,自己將財產捐獻的行為,是全世界最簡單的行為,因為“完全沒有痛苦,還能讓你和你的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直言過去幾十年中,自己只靠喜歡的事累積了幾乎無限的財富,但自己的家庭沒有做出任何犧牲

比起把凈財富丟進孩子的投資組合,巴菲特更願意把賺得錢投入慈善,這是他長期

以來的信念,也是餘生的願望。

扎克伯格:不會滿足女兒所要的一切

臉書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與妻子普莉希育有兩個女兒。

讀哈佛大學時就頗為反叛扎克伯格,在教育方面,也有著獨到的見解。

他從不限制兩個女兒碰觸任何電子產品或者手游,在他看來,適當地讓孩子接觸科技產品,不僅能夠讓孩子從中得到快樂,也會進而發現想要做的事情。

事實上,這和他本身的經歷相關,扎克伯格曾經因為找不到人一起打雪仗,便設計出打雪仗的游戲程式,進而找到自己對寫程序的興趣所在。

圖源 Getty Images


他一度嘗試教兩歲的大女兒學寫電腦程序,後來不得不“投降”,認為最好可能都是讓她先學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識。

另外,他也看重做家事的能力,他和妻子的育兒哲學是,不是孩子想要什麼,都要給她們

就像普通父母,夫妻倆教導孩子要對自己負責,兩個女兒日常中都要幫忙做家務。

此外,他們還會帶孩子去工作場所,讓她們看到父母都在忙些什麼,如何回饋社會,用認真工作教會她們對世界的責任感。

無論是富養還是窮養,這些富豪們的教養方式,都有一個傾向,那就是讓孩子免受“巨大財富的瘋狂”之害。

正如將財產捐贈出去,是在告誡孩子們,不要習慣不勞而獲的財富,通過自己之手獲得的,才算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教孩子做家務、自己動手完成該做的事情,用專註於實現這種正常狀態的行為,則是在引導他們,靠父輩或許能夠贏在起跑線,但也要學著獨自前行